无错小说网 > 公子风流 > 第七百五十七章 :鸡同鸭讲

第七百五十七章 :鸡同鸭讲

作者:上山打老虎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
无错小说网 www.wcxsw.com,最快更新公子风流 !

    马钰万万想不到,这定南王府终究还是委派了人前来迎接了。

    来人并不是凶神恶煞之徒,也不是带着刀剑的武士,而是一个王府的客卿,专门负责招待朝廷命官,此人颇为圆滑,是自来熟,自然免不了要寒暄。

    所谓寒暄,其实就是相互试探。

    这位客卿自是希望从中及早得知马钰此来的目的,除了钦差之外,还负着什么使命?

    可对于马钰,则是急需要知道定南王对朝廷的态度,这反呢还是不反呢,是犹豫不决呢,还是痛下决心呢,是心中怀有敬畏呢,还是不屑于顾?

    如此一来,对话自是必不可少。

    “学生张海,奉定南王之命恭迎天使,天使远道而来,身心疲惫,满是风尘,定南王说了,今日就不宜亲迎,还请天使在就近的驿站暂时下榻,明日清早,王爷自要亲自登门,负荆请罪,还望天使海涵见谅。”

    “哪里的话,定南王殿下的安排甚是妥当,本官确实是累了,此时宣布圣命,恐有不敬,还是先歇一日,也给王府那儿一些准备的时间。”

    “噢,张先生,听你口音,似是江西人?”

    “不错,学生正是江西人,出自江西宜春府。”

    “若是宜春府,那么当年岂不是宁王辖下?宁王有一次子,就封的便是宜春吧,那儿倒是个好地方,四季如春啊,户部的施主事。据说就是宜春高安人,此人是老资历,洪武年间的进士。只可惜,老咯,陛下虽有重用的心思,偏生他身子骨不好,也只好作罢。”

    “施主事确实乃是学生同乡,其实算起来,大人也算是半个同乡。大人乃是湘人,宜春距离湖南也不过一步之遥,诸多习俗。俱都类同,学生记得宋时便有湘人填宜春,因而这宜春的客家人颇是不少,说来也可笑。学生现在在这谅山。其实也算是客家人,不过这儿的人,哪个是当地土人?十之是四面八方来的,便如那无数条潺潺溪水流入了江河,哈……说这些,大人不会见怪吧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哪里的话,本官就爱听这些,今日本官来这里也算是大开眼界了。总是觉得这里的人和他处不同。”

    这位张先生便笑了,道:“这是自然的。这儿是融会贯通之地,何谓融会贯通,便是三山五岳,天下各省,乃至西洋诸国,什么样的人都有,大家彼此相处在一块,大人可知道最大的益处是什么?”

    “这却是不知了。”

    “大人啊,学生说出来,你别笑话,我看大人乃是随性之人,这才愿意说出自己的一些浅见,莫要见笑便好。依学生的一些浅薄见识,人有百种,这儿聚集的人来自天涯海角,这各处的人,所见识的不同,就如那松江府来的,往往善于纺织,四川来的,锦缎最是擅长,粤地的吃食花样最多,便是占城,那也是最善种稻,如此种种,各地的人,都有他们的长处,若是他们只是拘泥于一地,那倒也罢了,可是各家的所长在此融汇在一起,松江织布有这样的技艺,而福建的织布又有那样的技艺,最后融汇在一起,在此基础上,进行改良,并且对各地的技艺进行借鉴,岂不是事半功倍?别的不说,说了也是难懂,单说这吃食吧,咱们这儿,天南地北的菜色都有,赣菜、粤菜、川菜还有南京、天津卫、北京城的各种糕点小吃,应有尽有,来往的客商,落脚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北街那儿吃喝,在这谅山,可吃遍全天下的美食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都是咱们天策将军所说的交流,人有了交流,眼界儿就高了,眼界才是最要紧的,大家聚在一起,所看到的事物,每日都是不同,千奇百怪,慢慢接受消化,每日所听到的,所见到的,都是新奇事物,如此一来,他们便不再是寻常的愚民,你看那些乡间的农夫,他们一辈子呱呱坠地开始便在那村落里生活,走最远的,怕也只是几十里外的集市,一辈子下来,打交道的人也就是那么一些,他们都局限于一地,每日见的依旧是那山,是那水,是那田,这一辈子所有的见识,大抵也就是如此了,这样的人,见识浅薄,即便是那些达官贵人,又能好到哪里去,大多数眼睛只落在那么一处,永远拘泥于那么一丁点的方寸之间。大人,学生以为,历朝历代以来,士农工商,看到的只有一样东西,那便是暮气,暮气沉沉,天地只有这么大,能有多少的见识,这天下之人,有的是绝顶聪明之人,他即便是坐井观天,也能推陈出新,鼓捣出新鲜的东西,只是可惜,这新鲜的东西即便是有用,也不过是造福于一隅之地,并不能推广开去,结果就是,这数百年来,诸多的巧技和文章、思想,都渐渐失传,所谓昔非今比,便是如此。因而这谅山最大的好处就在于,这里聚集了四面八方的人,只要有一人有新的思想和改进,很快便能流传,紧接着后人根据这些,步步改良,即便是一个最粗鄙的匠人,他的见识,放在大明,也不是寻常人可比的。”

    这些东西,张海说的吐沫横飞,可是马钰却听的没甚意思,因为他的来意很明确,谅山什么改良,什么融会贯通,其实都和他无关,他最紧要的反而是想探知郝家的态度问题,可是这张海却是滴水不漏,说到这些杂学怪谈,倒是兴致勃勃,可是对于定南王的心思却是绝口不提。

    其实张海的话,若是他肯用心去听,多少也能让朝廷受用的,因为张海的话里揭示了一个道理,即所谓的先进和后进的问题,后世的书刊里往往都说工人代表的乃是先进生产力,是所谓的急先锋,而农民有它的局限性,这倒绝不是对农人有什么歧视的意思。

    根本原因怕就是城市和乡间的区别了,工人在城市,数千数万的聚集,每人一个信息相互交流在一起,便等于一人就有数千数万的信息,他们了解工坊运作的方式,知道生产的流程,也就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,而农人更像是现在的朝廷,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,每日所闻所见都是相同,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,是好是坏,他们没有足够的想象力,也不可能能够想象,所以社会可以让前者推动着前进,至于后者,若是他们的生活状态不去打破,即便是循环数千上万年,他们依旧还在那里兜着圈子,反反复复。

    谅山最重要的便是建立了一座城市,而这座城市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,同时建立了工坊,培育出了一批围绕着工坊的人群,这些人有商贾,有工匠,有为商贾和工匠提供精神娱乐或是衣食住行的百业出来,这近百人聚集的地方,但凡出现新的东西,便立即会传播开,任何一样所谓的家传手艺或者绝活,在推广之后,技术一步步的进行积累,不断的推陈出新,再不断的酝酿了这繁荣的场面。

    反观金陵,固然也是一座巨大的城市,可是那里只是天子脚下,是行政中心,真正成为主角的,上千年来,都是所谓的王侯将相,是那些进京赶考的读书人,各行各业,几乎都是围绕着这些人服务,催生出来的一切职业,绝大多数都只是为他们提供便利。那些主导着金陵的人,才不关心什么技艺的革新,才没有兴致去管怎样打通商路,他们永远围绕着的,无非就是经义文章,是圣人学问,是如何为人,如何处事,如何指点江山。

    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形态,其实两种形态,说不上好坏,并非是说金陵的王侯将相们吃人,这谅山的商贾财阀们就不吃人,任何一种统治者,其实都是吃人的,甚至可能商贾财阀们的吃相更难看一些,只是以他们为主导建立的东西,围绕着他们的工坊所凝聚出来的数十万匠人,却是打破了旧有的许多枷锁,他们所代表的就是先进。

    马钰呢,来自金陵,自然而然也绝不可能会理解到这些东西,他心里想到的依旧是王侯将相的那一套,因而对他来说,这些东西终究使他嗤之以鼻。

    几番试探下来,张海却大多把话题转移到谅山的一些知名吃食和特产方面,他甚至说笑道:“其实说到特产,这谅山还真没什么特产,只不过天下四海,无论是哪儿的特产,这里都有。”

    马钰心里便想,这个姓张的,显然是在和自己打太极,说了这么多,就没几个让他关心的内容。

    他也只得干笑着道:“如此,本官倒是要见识一二。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第二章送到,求月票。(未完待续……)

    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