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错小说网 > 长公主不想死 > 134.第134章 初见成效

134.第134章 初见成效

无错小说网 www.wcxsw.com,最快更新长公主不想死 !

    支付宝搜索534355180领红包,加一分钱即可充值到晋-江  顾铮有些吃惊, “莫非薛相在太皇太后那里提起过我?”

    “不过是在折子里提了一句。”薛知道捋了捋胡须, “太皇太后的手段与魄力,都远比老夫想的更甚, 是我朝之幸。再有玉声从旁辅佐, 想来高枕无忧矣!”

    “学生惶恐, 还是要赖前辈们指点。”顾铮低头道。

    薛知道笑道, “老了,该给你们这些年轻人让位置了。”

    “薛相老当益壮,如今提这些还早。”顾铮并不因为对方的抬举就失去理智。

    的确,薛相在自己的奏折里提了他,太皇太后派他来送这份圣旨,就是以后会用他的意思, 薛知道在朝的时间绝不会太长。但不论如何,总不会是今年, 至少要等张太后肚子里那个孩子生下来, 才会见分晓。

    所以结局究竟如何, 现在谁都说不清楚。

    两个人实在没什么交情,即使之前薛知道写了信给顾铮,要他在朝堂上替太后说话, 颇有举荐他顶替自己位置的意思, 顾铮也感念这份恩情, 但他也没有忘记, 在那之前, 正是薛知道一直压着,不叫他出头。

    虽然是好意,怕他年轻气盛,若是上升得太快,反而易折,但更多的是因为政见不同。

    二人之间各方面差别都很大,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
    所以话说到这里,顾铮便起身告辞了。薛知道送了两步,他再三推辞,转身要走时,才忽然想起一个人来,转身问道,“薛相可知道无上慧如真师?”

    “这自然知道,安平大长公主的封号还是老夫这里递上去的。这位殿下说起来也是个苦命人,在宫里也仿佛隐形人似的,无事没人能想起来,十分低调,外间也少有传闻。怎么?”薛知道面露疑惑。

    顾铮摇头,“今日在宫里见到了,忽然想起。”

    其实他自己博闻强识,贺卿作为皇室成员,她的生平他又怎么会不记得?

    她是惠帝末年出生,才不到一岁,惠帝驾崩,灵帝继位。这位陛下连江山都不放在眼内,自然也注意不到襁褓之中的妹妹,连封号都没给,就这么不明不白的长大。直到献帝这个侄儿继位,才发现宫中还有一位正当花季的皇姑,这才给了安平大长公主的封号,让她短暂的出现在人前,但很快就又被遗忘了。

    虽是金枝玉叶,但却仿佛一个透明人,别人不在意,自己只怕也没主张,怎么会忽然决定出家修道,而且还与太皇太后交好?

    而且自己今日所见之人,看起来可真不像是能低调那么多年,无人提及的。就算她真的深居简出,天天在宫里求道,以那样的气度风华,宫人们多少会议论几句,传扬开来。

    但顾铮只将此事放在了心里,没有继续多言。

    到底是怎么回事,他总会弄明白的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此刻,宫中贺卿也正跟太皇太后提起顾铮,“我方才进来时,见刘总管领着一个年轻的绯袍官员往外走,莫非就是太皇太后之前提过的那位顾学士?”

    “就是他。”太皇太后点头道,“真师瞧着如何?”

    “果然龙章凤姿,不与俗同。”贺卿点头道。

    太皇太后闻言,眸光微微一闪,视线落在她身上的青袍之上,又不由微微摇头,心道可惜。贺卿若是没出家,正是该议亲的年纪,这朝中多少青年才俊,倒只有这位顾学士瞧着能与她匹配。

    不过这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,若真叫顾铮娶了贺卿,太皇太后也未必会高兴。这满朝官员里,也只有这么一个入了她的眼,准备将之作为朝廷栋梁倚重,若是尚了公主,却是万事休提了。

    就是顾铮自己也不会同意。

    本朝的公主不值钱,因为不需要去和亲,便没了价值,反倒作为能随时出入禁宫的外戚很有可能干预朝政,因而反倒为皇室所忌惮,因此驸马是不能入仕的。

    在这样的环境下,略有些志向的年轻人,都不会想着尚主,何况顾铮?

    所以她很快就转开了话题,“怎么这会儿过来了?”之前贺卿只会去养寿宫拜见,到咨平殿来,这还是头一回。

    贺卿道,“昨儿领了娘娘的嘱咐,我今日已经去坤华宫看过太后娘娘了。”

    “如何?”太皇太后立刻提起了精神。

    贺卿道,“排解心事,这个要慢慢来,急不得。倒是另一件事,我觉得可以立刻安排。——太后娘娘身边也没几个可靠人,太皇太后怎么不拨一些人过去?”

    “哀家身边的人,怕她用不惯,反倒总要提着心,生怕说错做错。她一个孕妇,总是如此,哪里能宽心?”太皇太后说着,又问,“可是那边有什么问题?”

    否则贺卿不会特意提起。

    贺卿道,“太后娘娘性子太好,难免压服不住下头的人。这时候叫她为这些烦心,反倒不妥。”

    “那依你之见呢?”太皇太后问。

    贺卿将手中的茶盏搁在桌上,微笑道,“依我之见,您若是舍得,不如将邱姑姑派过去,叫她照看太后娘娘一阵。”

    太皇太后和邱姑姑闻言俱是一愣,对视一眼,都有些拿不定主意,“这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邱姑姑是娘娘身边得力的人,但也正是如此,才显得您对太后娘娘看重不是?有邱姑姑照看着,那牛鬼蛇神自然就都老实了。这般用心,太后娘娘看在眼里,将来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小龙子,自然只会与您亲近。”

    太皇太后闻言,不由微微一惊,继而醒悟过来。

    贺卿这番话,固然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,也是变相的提醒她:朝堂虽然重要,但张太后和她肚子里的孩子更重要。

    这孩子不是生下来就完了,还要看顾着他长大,将大楚江山交付到他手里。孩子都离不得娘,若张太后对她一味畏惧,孩子必然也受到影响。若是与自己不亲,她辛辛苦苦折腾了这么多,又是为了什么?

    张太后是个柔弱的性子,也没主见,朝堂上的事说不上话,要笼络住她很容易,也不会有任何坏处。

    想通了这一点,她不由拍了拍贺卿的放在桌上的手,感叹道,“这一阵子忙得很,顾前不顾后的,许多事情难免疏忽。好在有你提醒,否则哀家真是……”

    她顿了顿,拍板道,“那邱姑姑明儿就收拾东西去坤华宫伺候吧。太后和小皇子身份紧要,不可疏忽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邱姑姑连忙点头应了。

    她虽然不想离开太皇太后身边,但那也是因为怕从此失去了宠眷。可跟着太后和小皇子,也是为太皇太后办事,而且是要事,自然不必担忧会被忽视。何况……

    说句大不敬的话,太皇太后如今是这后宫之主,手握着开国以来后宫女子从未有过的权柄。但说到底,这些权柄将来终究是要交还给小皇帝的,她去伺候那位主子,将来的前程说不得会更好。

    太皇太后出手,自然不会只去一个邱姑姑,第二日贺卿到坤华宫去时,便见这里遍地都摆满了东西,是太皇太后才着人送来的。邱姑姑领着几个宫人正在清点整理,张太后坐在一旁看着,脸上的表情还算放松,显然邱姑姑的手段不凡。

    而那个抱香已经被挤到了角落里,安安静静的,不仔细看都找不见人。

    一见她,张太后便站了起来,面上带出几分亲近之色,“真师快请坐,我方才正与邱姑姑说起您呢。”

    虽然这些记忆好像已经跟她融合,随时都能够想起,但毕竟不是自己的,很多内容都很生疏,若非特意翻看,根本不会注意到。而这些内容里说不准就有自己能够用得上的,贺卿不敢掉以轻心。

    即便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很平淡枯燥,但因为来自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,对贺卿而言,也是新鲜的。

    翻看这份记忆时,一开始,贺卿只是单纯地寻找与她、与当下这个世界相关联的部分。遗憾的是,这部分内容往往只有只言片语,还大部分来自不知真假的各色小说,很快就被翻阅完毕。

    之后,贺卿便开始采用时间与画面结合的方式来进行,预备将这份记忆全部翻一遍。这样一来,她好像也跟着经历了另一个人的一生。从两三岁开始记事,一开始只有一两个印象深刻的片段,然后越来越多,越来越清晰。

    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……跟随者她的成长,她学过的东西,贺卿也跟着学了一遍。

    家电、交通工具、高楼大厦、商场、各种各样的零食……那个本来立足于虚无的世界,好像也在她的了解之中,逐渐清晰成型,不再只是惊鸿一瞥的印象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都太宝贵,因此贺卿看得很仔细,很慢,尽量将每天翻看过的内容都记下来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她还会试验一下那份记忆中的知识。

    在杯子里放上冰块,杯子外壁会逐渐形成露水,如果往加冰的杯子里放一勺盐,杯壁上凝结的就会变成霜。

    一张纸可以悬浮在水面上,一根针必然会沉入水底。但将针放在纸面上,只要以足够快的速度撤去纸张而不晃动水面,就能让针悬浮在水面上。

    热胀冷缩,摩擦产生静电,声音的产生是因为震动……

    语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,有一些知识贺卿本来就知道,但大部分对她而言都是陌生的,能够从中寻找到许多快乐。

    遗憾的是,那位年纪不大的穿越女显然并不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,很多知识她都一知半解,贺卿也根本没办法从别的地方得到印证和解释,只能自己推敲琢磨。

    除了去养寿宫和坤华宫问安,贺卿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问道宫里,钻研这些东西。

    而看在外人眼中,却是深居简出、潜心问道。

    其实贺卿觉得这种说法也没有错。道是什么?道就是自然造物之理。在她过往的知识体系之中,道属于神明,但在未来的世界,人类也将会踏入这个领域。

    贺卿研究着这份记忆,就像是翻开一本书,又像是踏上一条截然不同的路,让她原本贫瘠空乏的人生迅速充实起来。

    进入初中之后,基础知识的占比逐渐减少,倒是各种明星八卦、小说杂志的内容越来越多,显然它本来的主人,是个被花花世界迷晕了眼的小姑娘,已经彻底将学习抛在了脑后。

    好在即使是小说,贺卿也看得津津有味。毕竟这些小说脑洞大,故事性强,可谓是极大的增广了贺卿的见识。

    唯一让贺卿觉得不适的是,这些小说里,居然有不少是以顾铮为主角的。——确切的说,是一个或重生或穿越或原创或土著的女主角,来到这个时代,跟顾铮本人谈恋爱。

    贺卿:“……”

    虽然已经知道现代社会民风开放,婚姻之事也早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而讲究两厢情愿、自由恋爱,但是……

    想跟历史人物谈恋爱的这种想法,贺卿还是无论如何难以理解。

    要命的是这些故事不管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,实际上都是以女主角的视角来讲述整个故事,而且代入感十分强烈。穿越女在看这些小说的时候,都是将自己代入女主角,贺卿也就只能被动的跟着代入其中,经历一场场或是虐恋情深或是苏爽甜宠的故事。

    每次出戏的时候,贺卿都不免有几分恍惚,感觉自己都快被洗脑觉得顾铮是天底下第一好男人了。

    好在这些虽然都是爱情故事,但毕竟是以这个时代为背景,而顾铮又是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,许多事情的发展都与他息息相关,想必很多作者也查阅过资料,因此偶尔也会写到具体的现实问题。

    比如这一天贺卿翻到的这一部分。

    故事的一开场就是一场地震。

    而地震的时间也写得明明白白:天顺三年五月十五日,京师大地震。

    用了一个“大”字,这场地震的强度自然非常大,整个京城都陷入地动山摇之中,地面开裂,无数的房屋损毁倒塌,又将屋子的主人压在其中。就连建造得无比结实的皇宫也受到波及,倒塌了好几座宫殿,死伤无数。

    故事里的女主角就是在地震之中,穿越到了一个不幸被埋葬在废墟之中的女孩身上,然后自己刨开断壁残垣爬了出来,被负责处理此次灾难的顾铮看了个正着,开始了一段乱世倾城之恋。

    而在故事之外,贺卿也被吓出了一身的冷汗。

    上辈子她当然也是经历过这件事的,但当时她不过是深宫之中不受重视的大长公主,只知道京城地震,至于地震有多严重,损失有多大,死了多少人,都不是她能过问的,也与她没什么干系。

    何况,当时中山王贺垣才刚刚入京,正在为以皇太子还是皇长兄的身份继位而与太后及朝臣们僵持,什么样的事也大不过这一件去,自然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了这一边。

    至于京中百姓的生死,在皇位更迭之前,都成了细枝末节。

    如今想来,只怕也正是因为这场地动,京城急需安稳下来,当时的林太后才不得不后退一步,同意让贺垣以大行皇帝兄长的身份继承大统,以此安抚民心。

    如今贺卿知道的事情更多,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纵览这前后的种种迹象,终于生出了几分明悟:也许王朝覆灭的祸根,就是从此刻开始种下。

    一件事情,如果毫无办法,或者事不关己地丢开,就算知道结果会很惨烈,或许咬咬牙也就当做看不见了。但既然已经开始插手,有一就有二,总会忍不住一再的去关注和插手。

    就像贺卿,知道楚朝会覆亡,她就忍不住提醒了太皇太后一句,使得一切的发展都脱离自己所知道的那条线。而走了这第一步,这件事就好像变得与她息息相关,根本无法坐视不理。

    所以此刻知道了这场地震的严重性,她便再也坐不住,匆匆换了衣裳,出门要去找太皇太后。

    太皇太后还在咨平殿接见朝臣,贺卿在赶过去的路上翻来覆去的将这件事想了几遍,反倒渐渐冷静了下来,意识到她不可能冲出去把一切都说出来,不提太皇太后会不会相信她,就算会相信,也不妥当。

    太皇太后本就对她有几分隐约的戒备,她若再表现出这种“预知”的能力,恐怕更会被忌惮。

    得想个别的办法。

    这话她不能说,有另一个人比她更适合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张太后此刻正在用午膳,见了贺卿,便热情的拉她入席。贺卿便只得暂且将心事按捺住,陪她吃了一顿饭。大抵是因为心病去了,这一阵张太后吃得香睡得熟,气色看着便好了许多。

    又因为她喜欢的是酸口的东西,而民间又有“酸儿辣女”的说法,太皇太后心里满意,但凡她想吃的东西,都是成倍的往这边送,她整个人都圆润了不少,看着更富态福气了。

    吃完了饭,把身边的人打发下去,张太后才拉着她的手坐下来,问道,“真师面有忧色,可是出了什么事?”

    “我做了一个梦。”贺卿压低声音将事情说了一遍,忧虑道,“只怕不是什么好预兆。”

    张太后如今对贺卿有一种不讲道理的信任,闻言蹙起眉头,“真师既然出家修行,为国祈福,说起来也承担着社稷国祚之重。忽有此梦,或许上天示警之兆?”

    “我也是这么想。”贺卿叹道,“只是我的身份,这话从我口中说出来,既不合适,想来也不会有几个人相信。江山社稷之重,哪里是我一个小女子能挑得起来的?上天即便要示警,也不该找我。”

    张太后是个聪明人,几乎是立刻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,“我该怎么做?”

    不是“你要我做什么”,而是“我该怎么做”。

    贺卿只觉得心口一哽,万般情绪都被堵在了其中,一股柔软的情绪将她包裹着,最后只用力的捏了捏张太后的手,什么都没表现出来,起身走到旁边的书桌上,铺纸磨墨,提笔在纸上描绘。

    张太后跟过来看了一会儿,问,“真师画的是什么?”

    唯一不高兴的,就是她身边那两位嬷嬷了。

    原本贺卿到了这个年纪,很快就会嫁出去,到时候公主府里的事情全都由她们做主,好不风光快活,就像被她们憧憬过无数次的前辈们那样。但如今让贺卿这么一折腾,她自己一辈子留在宫中求经问道,却代磊得她们这些跟着她的人都要另谋去处,怎不叫人切齿?

    若能找到更好的去处,她们也不必留在她这里蹉跎。

    更可恶的是她还以“年轻姑娘的衣裳首饰嬷嬷们不合用”为由,将东西都分给了下面的丫头,两位嬷嬷竟是只得了一点不值钱的东西,说什么“留个纪念”。

    两位嬷嬷恨得咬牙切齿,颇有动用职权将她训斥一顿之意。

    但贺卿已经不怕了。她如今已不是安平大长公主,该叫无上慧如真师,公主身边的教养嬷嬷,管不到她这出家人身上。倒是看着她们这副模样,她心里多少有些解气。

    可惜如今自己势单力薄,眼下只顾得上为自己谋一席之地,尚且腾不出手来处置她们。

    上一世,若不是身边嬷嬷们跟外头的人撺掇起来,在她面前将那金家夸得天上有地下无,她又怎会点头允了这门亲事?

    须知公主选婿,备选的人家自然不止一户,林太后没有拿捏她的意思,索性把名单送给她自己选。陆嬷嬷自告奋勇替她去打探对方的人品才貌,回来时说得天花乱坠,让她亲口点了金家。

    这笔账,迟早要算。

    先帝,也就是贺卿的兄长楚灵帝贺均在位时,崇信道教,多次下旨召天下道士入京,修道经、建宫观、炼金丹,一时道教大兴。后期他甚至在御苑之中修建了这座问道宫,自己搬了进来。着道袍,戴道冠,不理俗务,不问政事,以彰显自己求仙问道的诚心。

    所以不过三十三岁的年纪,他就因为服食金丹过多,暴毙而亡。

    这宫殿才修建了没多久,又只空置了两年。虽然看上去有些荒凉,但却并不需要修缮。

    因为正殿是天子居所,贺卿便选了东边的偏殿居住。内宫局匆忙派了几个人过来,将逾制的东西撤了,又从里到外清扫一番,添置上道观里应有的东西,又挑了几个人过来,负责洒扫厨事,俱都是做道装打扮,便算齐全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便是繁复冗长的大行皇帝葬仪。贺卿作为出家人,只安安分分做自己分内之事,旁的都不打听,但还是隐约听得,太后和政事堂的几位相公吵了好几次。

    应该都是为了新君之事。

    贺卿算算日子,应该差不多了,便往坤华宫去。

    林太后此刻正在头疼,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,朝堂上的事虽然诸位相公商量着来就行,但没有皇帝在,始终是人心浮动,不那么安稳。为大楚江山社稷考虑,也该及早迎立新君。就算想先办大行皇帝的丧事,也该把人选定下来。

    所以这段时间,朝臣们是的奏折是一封接着一封,字字句句都是在提醒她。

    其实林太后自己何尝不懂这个道理?早晚都要做的事,早些还能显得自己深明大义。只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就这么没了,却要有另一个不相干的人来继承这属于他的荣耀,往后的日子再不能如从前那般,她的心里就怎么都过不去那个坎。

    所以今日,就连宗亲族老们也都被朝臣请动,来做说客了。

    林太后清楚,此事已不能再拖。

    甚至在她没有表态的情况下,朝臣和宗室已经自顾提出了几个备选的宗室子弟。

    所以听见贺卿过来给她问安,她连人都没见,就叫外头的人打发了。贺卿闻言,也只是微微点头,并未多做纠缠,十分干脆的转身离开了。她现在是出家人,就要有出家人的样子,这些事不可过多涉入。——至少表面上要做个样子。

    第二日,林太后就松了口,主动召了政事堂的几位重臣和几位宗室里德高望重的王爷,叫他们推举继任新君的人选。

    虽然仍是板着脸,语气也硬邦邦的,但她肯松口,众人都松了一口气,也顾不得顺她的意,当即便要将他们拟定的人选提出来。但林太后却忽然开口道,“诸位先生都是历事三朝、老成谋国之人,推举的人选,哀家自然没有不放心的。只有一点,要先说在前头。睿王一系的子侄,不行!”

    睿王是惠帝贺琳的弟弟,灵帝的叔叔。当年成帝宠爱徐贵妃,甚至一度起了废长立幼的心思,导致惠帝的日子非常不好过,甚至一度中毒,险些身亡。

    因为这个缘故,天纵英才、勤勉有加的一代英主惠帝身体受损,自己只活到了不惑之龄,十分艰难才养下了灵帝这个独苗儿子。便是因此,才额外宠纵了些,让他身上没有半点帝王之气。

    灵帝死得早,也只有大行皇帝贺祁这一个儿子。所以虽然之后三代君王都对睿王一系打压到底,但论起远近亲疏来,他的子侄,无疑是最有资格登上那个位置的。

    太后的态度很鲜明,所以朝臣们也没有谁愿意去触霉头。不论之前的名单上有没有相关人员,总之之后提出来的,都离着睿王一系远远的。甚至还有人为了避嫌,特意往远里说。

    林太后却是越听越搓火。

    不是听他们如此细数,她这个入宫二十多年的人都不知道,原来大楚皇室有那么多人。而这些人,能够说得如此清楚,可见这段日子,做的功课着实不少。

    想来是人人都想争那从龙之功吧?林太后心底冷冷地想。

    新皇登基,对举荐了自己的人自然会十分优容。

    说不得现在就已经有些人私下里勾搭在一处,要把他们选中的人推上去了。

    到底久居深宫之中,灵帝和刚刚驾崩的大行皇帝都不爱理政务,有些事情甚至要经过林太后这里,所以她对这些官场上的事,多少也知道一点。此刻想来,心头又是恨,又是苦,又是怕。

    一朝天子一朝臣,这一朝还没过去,人心就已经不同了。

    人选的事,自然不是一天就能定下的。不提林太后是否同意,就是几位大臣彼此之间意见也并未统一。所以这一日,最后也只是圈定了几个人选,还需细细商讨。

    贺卿仍旧保持每天都去坤华宫问安一次的频率,太后不见就立刻离开,绝不逗留。

    她面上不慌不忙,其实心里是有些着急的,因为听外间传言,新君的人选似乎已经快定下来了。

    好在也许是她来的次数多了,留下的印象也深,这日林太后听见下面的人通报,并未第一时间回绝,而是问身边的人,“邱姑姑,慧如真师这是第几日了?”

    “第五日了,娘娘。”她身后跟着的女官邱姑姑躬身答道。

    林太后想了想,道,“倒难得她有心,请进来吧。”

    贺卿见了林太后,先是跟她说了一篇经书。她这段时日,可谓是拿出了所有的热情去钻研道经,加上脑海中那些似是而非的记忆,倒也偶有新论,算是略有所得。此刻对林太后说起,倒是让她一直焦灼的情绪缓和了许多。

    也许是因为放松下来就容易说真心话,林太后听罢道经,忽而幽幽一叹,“选立新君之事,真师也听说了吧?”

    话一出口,她便意识到不妥,连忙止住,抬眼去看贺卿的脸色。

    贺卿神色不变,却并没有将这个话题绕过去,微微颔首道,“略有耳闻。”见林太后面露讶色,她又解释道,“宫中什么流言都有。我虽有心问道,但毕竟还是凡尘俗子,也不免为其所扰。”

    林太后这段日子心里存了许多事,亟待倾诉,但这些事跟身边的人说不合适,跟朝臣和宗室说不上,因此只能自己琢磨。这几日精神眼看着不济了,若不是因为丧事还没办完,不能病倒,说不定已经起不来了。

    贺卿年纪虽然不大,却与她同辈,如今眼看着也是个通透的,又已经出家,却是个再好不过的说话对象。

    林太后将她打量了一番,摆手命身边的人都出去了,才问,“外间有什么流言?”

    贺卿轻声道,“都说中山王贺垣最为贤明,可堪大位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个名字,林太后不由一惊。新帝的人选传得沸沸扬扬,实际上备选的名单却一直是保密的。除了她和几位重臣和宗室老亲王,无人得知。中山王正在名单之上,也的确是林太后自己瞧着好的,可……这消息又是怎么传出去的?

    没有人应声。

    贺卿快走两步,到了门口,拉开门扉往外看去。熟悉的院子里一片寂寂,静悄悄的没有任何人的踪迹。

    这情况其实并不算令人意外。贺卿虽然是个公主,但毕竟是这样的处境,身边的人能有多尽心很难说。嬷嬷们拿捏住了她,倒比她更像是这座芳辰殿里的主子。

    所以她只脚步微微一顿,便出了屋子,往旁边的偏殿而去。果然才过了月亮门,就听到了说话声。

    贺卿方才只是迫切的想见到一个活人,却并没有想好见了人之后怎样。因此此时听到了声音,脚步反倒踟蹰了起来。她从来不是有主见的性子,也不知道此情此景该怎么跟其他人打交道。

    但现在的她毕竟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死过一次,纵然没有脱胎换骨、涅槃新生,但她眼中的一切,似乎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,叫她生出一点勇气,迈出那最艰难的一步。

    她一步一步的往前走,体会着涌动在心头的陌生情绪,心里的忐忑反而渐渐平复下来了。

    直到她走到了偏殿门口,才有人发现了她。正凑在一处说话的宫娥惊叫出声,其中一人道,“啊呀,殿下?您怎么跑出来了?身子还没好全呢,这么走出来,若是再染了风寒可怎么好?到时候奴婢们可没法跟陆嬷嬷交代。”

    那宫娥一边说,一边就走了来,扶着她的胳膊,强硬的要把人送回之前的屋子。

    贺卿浑身一僵,脑子里一片空白,然而与此同时,她的身体仿佛被另一个人操纵,用力将宫娥的手甩开,厉声道,“放肆!”

    宫娥被这突如其来的厉喝声吓了一跳,身体一颤,面上也露出几分震惊来,呆呆地看着她。

    毕竟身份不同,这些宫娥又不是惯常管教她的嬷嬷,一旦她真发起火来,她们便也免不得生出几分顾忌,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。

    寂静中,身体的掌控权又回到了自己手中。贺卿只觉得后背激起了一层白毛汗,整个人都似乎脱了力,手脚发软,但她本能的知道,自己不能在这些人面前露怯,因此勉力挺直了脊背,张了两次嘴,才发出声音,“玉屏呢?”

    说来可叹,这些人都是她宫中伺候的,但除了两位默默,她却只识得一个玉屏,其他人通不过是瞧着面熟,连名字都叫不出来。因此到这种时候,也下意识要找最熟悉的那个人。

    “玉屏姐姐去给殿下请太医了。”那宫娥道。

    “请太医?”贺卿下意识的重复了一遍。脑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,一时转不过来,她实在不知如今是什么时候、什么情形,为免出纰漏,这样反倒最安全。

    果然那宫娥道,“是,殿下病了几日,总不见好,玉屏姐姐说要叫太医再来看诊,重新开个方子。”

    贺卿隐隐约约,想起来好似的确有过这么一回事。

    她的处境如此,自幼也就极为让人省心,连病都不敢病的。所以在她短暂的人生中,病得起不来床,要请太医看诊的情形,也就那么寥寥数次。

    最近的一次,就是十六岁那一年……

    因为她病了好几日没有起色,宫里两位嬷嬷又不知去了哪里,玉屏只好自己出门去请太医,然后……然后就带回来了一个消息。

    贺卿陡然瞪大了眼睛,有些惶恐的抓住那宫娥的手,声音尖锐得险些破音,“她走了多久?!”

    “才走了两刻钟。”宫娥有些莫名,但还是回答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