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错小说网 > 逍遥侯 > 第907章 友尽之时

第907章 友尽之时

无错小说网 www.wcxsw.com,最快更新逍遥侯 !

    李谷刚回到府里,就见门上人跑来禀报说,“家主,王相公使人过来送了帖子。”

    “哦,知道了。”李谷由着通房大丫头帮他更衣束带,并没有马上去看王溥的帖子。

    今日个是休沐日,李谷忙里偷闲,领着家中妻妾,去城外的妙灵观上香踏青。

    妙灵观以前一直不怎么出名,当今符太后垂帘之后,因常去那里上香祈福,很短的时间内,竟然变成了闻名京城的名观,知名度直逼大相公寺。

    直到喝了半盏茶后,李谷这才慢慢腾腾的走到书桌旁边,拿起王溥送来的帖子,打开一看,敢情是请他今晚过府饮宴。

    最近几年来,李谷和王溥走得非常近。两人都想把范质拉下马,为了共同的利益,必须抱团取暖。

    只是,李谷心里也非常清楚,范质被拉下台之日,其实就是他和王溥友尽之时。

    李谷虽然不懂得如下名言: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恒的利益,但这并不影响什么,大家都是这么干的,只是没有浓缩总结出来罢了。

    李谷少年时期,生活比较清苦,一旦得了势,便要变本加厉的享受人生。

    到了今时今日,李谷府里的美貌妾室,比李中易那个铜臭子,多出五倍不止。

    养的女人多了,开销自然是越来越大,哪怕李谷的薪俸赏赐异常之丰厚,也日渐捉襟见肘。

    和李中易那个铜臭子不同,李谷一心只读圣贤书,并无经商捞钱的本事。家底却渐渐的空了,李谷也就只能按照历代读书人腐化堕落的轨迹一直滑落了下去,卖官鬻爵,势所必然。

    刚开始,李谷还知道羞耻,遮遮掩掩的卖官,惟恐让人知晓。

    到后来,李谷被贬去做枢密使之后,借着掌管武夫升迁降调大权的机会,大捞特捞,而且捞得心安理得。

    说起来,五代时期的武臣,地位异常之高,出将入相,乃是家常便饭。

    柴荣的托孤八相之中,李琼、李筠、李中易,这三人皆为武臣,这种情况在崇文抑武的赵宋时期,简直是难以想象的。

    与之相反,文臣的地位,倒是颇有些尴尬。政事堂中的文臣,前途皆被范质一人所遮挡,不客气的说,他们不过是在伴食而已。而且,在可以预见的将来,文臣相公们完全没有翻盘的机会。

    李谷心知肚明,王溥其实并非好色之徒,只不过为了和他有共同的语言,这才在家中养了一帮子美貌的歌姬。

    很多时候,事情都经不起琢磨。比如说,李谷和王溥同为宰执,地位相当,王溥也是个不懂经济的读书人,他怎么就不缺钱花呢?

    平日里,李谷倒也没往别处想,只是,今日不同于往日。在回程的路上,李家的下人,亲眼看见王溥那边的三管家,居然和赵匡胤赵家的二管家,同上了一辆牛车。

    响当当的政事堂相公,居然和殿前都点检搅到了一块儿,这就由不得李谷不去多想了。

    王溥和赵匡胤,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呢?李谷始终在琢磨着这个要命的大问题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偶然间发现了王溥的秘密,李谷还真一直被蒙在鼓里,以为王溥只是和他私下里结盟而已。

    说句心里话,自从发现了这事之后,李谷惊得目瞪口呆。当王溥暗中另有退路之时,他们之间的合作模式,肯定需要作出全新的改变。

    火山王杨家,毕竟是百年的军事世家,搞经济他们不行,练兵打仗倒的确是有好几把刷子。

    当郭怀带着五千汉军骑兵,以及五千党项骑兵,赶到麟州城外的时候,杨家人早就撤得一干二净。

    一路上,郭怀故意放慢了行军速度,目的就是不想刺激到了杨家人,以为他们是来摘桃子的。

    实际上,杨家主动提出让出麟州之后,郭怀一直很犹豫,他并不想破坏掉晋阳西部地区的脆弱军事平衡。

    只是,李中易得知消息后,当即作出了决断:以胜州千里肥沃之地,换取杨家贫瘠的麟州,绝对不能亏待了老实人。

    郭怀肯定不清楚,历史上的杨家人,其实都是脑子里少了根弦的,严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杀将。

    和府州折家人相比,麟州杨家人的政治智慧,几乎为负数。杨家人仗着一股子血勇之气,又有府州折家的刻意交好,这才立足于麟州,成了一方军阀。

    事实也是如此,如果没有李中易的横空出世,再过个二十多年,杨家便会在赵老三的“英明”指挥下,变成寡妇之家,家中男儿几乎死绝,家道从此滑落了下去。

    与之相反的是,折家人一直傲然立于西军的潮头之巅。哪怕是北宋灭亡了,衣冠南渡的南宋时期,折家军始终都有一席之地,这是何等的家学渊源以及生存智慧?

    赵老三不懂得珍惜真正的忠勇将门世家,李中易这个铜臭子,却极为看重杨家人。

    要知道,为了抗击契丹人,杨家的男人们前赴后继,悍不畏死的血拼精神,正是李中易所需要的。

    所以,李中易得知杨家人开了点窍之后,慷慨的大笔一挥,将河套最肥沃的膏腴之地——胜州,赏给了杨家人,作为杨家崭新的百年基业。

    胜州之地,五倍于麟州,不仅适合养牛马,而且,良田肥沃,亩产颇多。

    当然了,由于和契丹人隔河相望,胜州固然地广,人口却只是略多于麟州一点而已,算是李中易提前预留的羁縻之策。

    折、杨两家本是世代结盟,只是,折家既然想从李中易身上捞取更大的好处,那么,李中易自然不可能坐视折、杨联盟持续的坐大。

    权力制衡,分而治之,一直是李中易治军的基本原则。无论是羽林四卫,还是军阀藩镇,都不可能让某一个人说了算。

    等到统一中原之后,如折老太公所料,李中易必然会削藩,加强朝廷集权。

    麟州杨家放弃了祖宗基业,虽然有被形势所迫的成分,归根到底,还是杨家人比较老实。

    不能让老实人吃亏,一直是李中易用人的基本看法,所以,杨家获得了地盘大得多的胜州。

    胜州虽然是在抵抗契丹人的最前线,毕竟隔着大河,反而比陆上与晋阳刘汉接壤的麟州安全得多。

    杨家治下的麟州,几乎每年都有战乱,经济民生始终无法安定下来。可谓是,越打越穷,越打逃民越多,杨家的实力不如折家,其实是再正常也不过的事儿。

    杨家人毕竟面子薄,既然舍弃了的祖宗传下来的基业,干脆和郭怀来了个相见不如不见。

    以至于,直到郭怀登上麟州城头,也没遇见过一个杨家人。郭怀心说,这样也好,免了相见时的尴尬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迫人放弃祖宗基业,那绝对是件拉大仇恨的大事件。

    王溥在家中,左等李谷不来,右等还是没来,心里不免有些犯嘀咕,难道是出了什么事不成?

    对于李谷其人,王溥这么些年交往之下,倒是颇有些独到的见解。独坐于书房之时,王溥扪心自问,他和李谷自之间,不过是为了击倒范质,而形成的短期政治联盟罢了。

    一旦斗倒了范质,不管李谷能否顺利登上首相之位,“友尽”,便成了王溥的必然选择。

    王溥若是接任首相,李谷原本就是当朝相公,虽被贬去做了枢密使,哪怕重回政事堂,地位上依然没有多少变化。

    若是李谷接任了首相之位,王溥的心里也必定是不舒服不满意的,他进政事堂的资历,可比李谷早得多。

    “来人,去门前看着,李相公一到,速来禀我。”王溥一向是个沉得住的老官僚,今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,显得格外的心浮气躁。

    等下人去后,王溥在室内踱着步,绕了几圈,方才渐渐平复了浮躁的心绪。

    一旁侍候着通房大丫鬟,原本战战兢兢的,惟恐被王溥迁怒,直到王溥重新坐回到书桌前,她这才捧着托盘上茶。

    本质上来说,王溥并不是个好色之徒,只是为了投李谷之所好,才在家中养了一帮子歌姬。

    而且,和贪婪无度的李谷不同,王溥是个有抱负的宰相。只可惜,符太后对范质偏听偏信,完全无视于他王某人的卓越治国之才。

    符太后垂帘秉政的时日也不算短了,王溥私下里一直在揣摩上意,他惊讶的发现,尽管符太后进步神速,但毕竟早年间只是一名深宫女子,没有受过良好的治国教育,短板也是极其明显的。

    在王溥看来,符太后精明过人,学习能力上佳,然而缺点也是致命的:小心眼。

    普通妇人的小心眼,顶多也就是闹得后宅不得安宁的罢了。作为垂帘听政的符太后,她的小心眼,却是爱恨格外分明,令人惶恐不安。

    符太后信得过范质,便充分的授权,只要范质的提议,九成九以上,都会获得通过。

    铜臭子李中易,一直为符太后所厌弃,而且厌弃的非常彻底。如果不是李中易手握强军,让朝廷投鼠忌器,只怕是早就掉了脑袋,身死族灭。

    和李谷那个书呆子不同,王溥从李中易拥兵自重的行为上,看破了一个真理:不受宠的宰相若想成事,必须背靠枪杆子。

    韩通那家伙油盐不进,只知道忠诚于符太后和小皇帝,除此以外,谁都不放在眼里。王溥几次三番私下里拉拢韩通,那个蠢猪般的粗汉,竟然一直漠然置之不理,实在是令人恼火之极。

    迫于无奈,再加上赵匡胤的主动靠拢,王溥便暗中和赵老二勾搭上了。

    不过,直到此时此刻,王溥完全没有不臣之心,只是想借着赵老二的势,让他可以更安稳的立于朝堂之上。

    约定的时间,都过去了一个半时辰了,李谷还没来,王溥终于意识到:很可能出事了。

    PS:接着万字更,月票鼓励下嘛!